如何建构平台化的供应链金融?
来源:供应链金融网
要建构平台化的供应链金融,核心在于有机搭建三个子平台,即融合化的金融科技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及金融服务平台。
产业互联网平台是供应链金融的基础,正是因为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立,才使得供应链金融得以充分发展。金融活动是一种低频性活动,它一定建立在高频活动基础之上,没有良好的高频活动,低频活动产生的几率就低,质量也会不高,而产业互联网正是高质量、高频活动产生的基础。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在于通过平台化的建设,一方面将众多异质化的主体链接起来,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合作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又通过资源和能力的整合,以及协同价值创造行为和良好的生态规制,实现组织间的关系从原来的弱关系转为了强关系,从而在业务强结构关系上产生了以制度为基础的信任。而这也是3.0版本供应链金融与2.0版本的本质差异。2.0版本的供应链金融依赖的是硬业务结构的金融行为,亦即供应链金融的展开一定是基于供应链业务结构的把控,这其中较少存在纯粹基于信任基础上的金融活动,或者说作为服务方如果向借款方提供金融服务,一定是介入到商流和物流活动过程中。但是这种硬业务结构基础上的供应链金融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间接地增加了供应链的资金成本。
在实践中,目前一些非生产性龙头企业(如物流服务公司)为了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并且控制风险,除了把控供应链中的物流外,还希望能够介入到商流活动,也就是实现短暂的产权转移。这样做本无可厚非,这是因为没有产权交易的保证,一旦出现风险,即便把握了物流,也无法处置资产。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无形中产生了交易中的成本(税负),周转率越高税负越重,甚至会超过资金的借贷成本。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推动政策的创新外,也需要供应链组织模式的创新,即通过平台生态化的产业互联网实现硬结构和软结构相结合的供应链金融。3.0版本的供应链金融则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了社会学家Zuker所说的制度信任,这种信任是基于供应链参与者共同的行为规范、长期的合作过程以及共享生态而产生,因此,开始出现因为借款方的声誉、能力而展开的金融活动。
金融服务平台是多种金融创新工具和创新主体构成了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一方面由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另一方面反过来又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动力,通过多样性的金融服务,能够使得产业加速现金流,缩短现金流量周期,降低整个产业的资金成本,提高财务效益。
这就意味着在3.0版本供应链金融阶段,金融端开始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变化,一是供应链金融的目标开始极大扩展,之前的供应链金融(2.0阶段)主要是一种融资性行为,其目标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在3.0阶段供应链金融的目标不仅仅是有效融资,更是为了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成本、加速现金流、缩短整个产业供应链的现金流量周期。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能够通过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应收和库存,使得产业现金流加速,降低产业资金成本,并且能使金融行为或资金管理能够穿透多个环节、多级供应链。在实际的产业运行过程中,金融的需求往往存在在多级供应链中,一级供应商或客户不一定有资金压力,但是可能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即二级供应商和客户,甚至三级、四级、多级供应商或客户会有巨大的资金压力,因此,如何穿透多级供应链来扩展信用,实现整个供应链资金流的加速,成为3.0阶段金融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变化是金融的产品从原来的资金借贷扩展到多种金融产品和工具的综合运用。在2.0阶段的供应链金融,金融的产品只是基于应收、应付、动产等延伸出来的金融业务和产品,而到平台化阶段,运用的金融手段和方式趋于多元化,一方面在手段上,各类金融工具可以通过相互组合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诸如将传统的融资手段,结合保险、理财、夹层基金等等实现组合化的金融产品,将之与产品活动紧密结合,这样既解决了产业互联网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同时又推动了金融端的综合创新;另一方面在方式上,金融的操作方式也多种多样,诸如在推动供应链金融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不改变付款期、改变各种付款方式的做法,同样实现整个供应链资金流的优化;
第三个重要的变化是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在2.0阶段,供应链金融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而在3.0阶段,资金来 来源逐步多元化,既有可能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资金,也有可能通过其他金融产品获得的资金,例如如果能清晰地把握产业和金融运营中的资产状况,做到资产颗粒化管理,可以将之打包做成金融产品发行,诸如ABS(资产证券化)以及ABN(资产支持票据),或者也可以建立产业供应链基金等等,这些都是金融服务平台化的特质。
金融科技平台其宗旨是通过融合性的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电子仓单、电子票据、区块链等等),来实现供应链底层交互的客观化以及业务末端的自治化。供应链底层交互的客观化,指的是能够通过融合性技术的运用,实现物物交互、人物交互的客观结果反映,以及支付、交易、角色的验证与不可篡改账本的实现,其结果是通过融合性技术推动业务背景真实性基础上的细粒度风险管理。业务末端的自治化是建构标准化、集约化的云平台,实现末端自治和行为驱动的自组织业务,形成物和人的自组织管理,最终实现供应链运营中的四流合一(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显然,上述三个平台的关系是融合化的金融科技平台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的基础,它赋能于后两个平台,使产业和金融能够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实现顺畅、安全运行,亦即能使产业运行和金融服务充分建立在智能化的平台上,从而使得产业和金融活动更加透明、高效。与此同时,产业互联网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又为金融科技平台提供了施展的场景,能够触发科技的应用性创新。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 金融模式 | 金融改革 | 利远资产管理集团
本文不代表网站观点,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