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生存空间:四个利差
来源:供应链金融网
要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立足,核心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相对竞争点,通过比较优势开拓生存空间。一起探讨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存在哲学:四个利差。
第一维利差:信用差
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用差是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源头。核心企业拥有规模更大的业务规模,在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高信用在资金获取上具备天然优势。从金融体系融资的差异本质上是信用的差异,也是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源头。此外,核心企业依靠自身对产业链的强把控力,拥有更多的预收账款(对下游企业)和应付账款(对上游企业),较为充裕的现金进一步增强其信用等级。
第二维利差:认知差
基于对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更深认识,核心企业在风控端具备优势。金融领域最核心的竞争力仍是风险定价能力,核心企业的立足之本在于其天然的风险识别能力,从而获得超额风险溢价。
1)核心企业对行业具备更为深刻的认知,对行业周期以及微观运行都具备传统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
2)基于业务往来所形成的对上下游企业信息更为核心的把控。
第三维利差:模式差
不动产抵押模式具备差异化竞争实力。在国外市场成熟国家,银行所接受的企业抵押中超60%是基于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动产抵押,而国内不动产抵押占到了70%以上的份额。动产抵押对金融机构要求更高,对抵押品更需要高频次的监控及信息互通,而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趋势切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个痛点,核心企业基于自身业务把控能力、仓储能力以及互联网平台,在以不动产抵押为核心的融资模式上较传统金融机构更具优势。
第四维利差:生态差
扎根于产业,供应链金融O2O生态更接地气。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核心企业更易搭建供应链融资生态。在发展成熟阶段,供应链金融将在产品、物流、仓储、资金融通等多个维度建立起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生态系统,而互联网从消费到产业、从个人到企业的渗透加速了供应链金融生态的成型。与金融机构只做金融业务相比,供应链金融在产品业务端对上下游企业更具粘性,且相比于产品消费端的O2O模式更具产业根基。
目前时点看,核心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优越的内外条件:深耕产业的根基、转型的动机、金融变革窗口以及互联网的极速渗透,未来的突破点在于资金端和风控模式。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 金融模式 | 金融体系 | 利远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