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金融:保理资产证券化现状与发展
来源:互联网
保理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保理商手中从各个卖方手中收购的应收账款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应收账款的资产池,然后对这些资产进行信用增级,将它们转变成可在金融市场上流通和出售的证券。
保理业务的核心标的物即为企业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债权实为应收账款。而根据资产证券化的管理办法,企业应收款属于可以做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基础资产类型。因此,保理融资债权开展资产证券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国内保理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2015年5月,“摩山保理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成功发行成为国内首单以保理融资债权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其成功募集的4.38亿元资金为商业保理与资产证券化的“双剑合璧”拉开了序幕。摩山保理资产证券化的首次成功募集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随后摩山保理二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方正保理一期、海尔保理等…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相继推出,为保理行业开展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典型范本。
纵观近年来国内的商业保理实践,保理公司主要资金来源有:
(1)自有资金,包括注册资本金和自身盈利;
(2)银行融资;
(3)股东借款或股东委托贷款;
(4)与其他保理公司合作再保理融资;
(5)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
(6)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模式);
(7)券商资管计划、私募基金、信托计划等非标模式。
目前除了一些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背景的保理公司能够从银行获得授信取得较低资金成本外,其他渠道面临的资金成本并不低,而保理资产证券化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保理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一直以来,商业保理公司的资金大多来自股东借款、非标融资、互联网平台,效率低且资金成本高,因此资金瓶颈一直是制约商业保理公司发展的重要问题。保理资产的证券化,不但破解了商业保理行业的资金瓶颈,有效打通了直接融资渠道,也有利于满足商业保理企业中长期的资金需求,同时更好的让资本市场了解商业保理业务。
未来通过交易所渠道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将成为商业保理公司高效、常规的融资途径。基础资产与保理公司信用的叠加,使得证券化产品的信用水平超越了保理公司自身,从而获得期限、成本均优于传统银行信贷的融资条件。将来若能成功销售证券化产品的次级部分还可以实现保理资产出表,释放保理公司资本占用,更好地发挥优质商业保理公司的信用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
关键词:保理证券化 | 资产证券化 | 互联网金融 | 利远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