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页广告图

供应链金融保理ABS发展解密——未来蓝海的生长姿态
 
来源:CITICS债券研究 作者: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商业保理本质上是一种以债权转让为前提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产品,卖方基于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将应收账款转予保理商,并由保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催收、信用风险管理等于系统服务。保理业务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类产品相结合,以解决企业的上游融资问题,借助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迅速从边缘化向主流逼近。从近年的项目规模和发展速度来看,有可能成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一匹黑马。
 
 
       截至2017年7月18日,企业ABS市场共发行208个产品,有效总额30428.48亿元。除传统受热捧的消费贷款、应收账款、信托受益权、租赁债权、企业债券之外,以保理融资债权为基础资产的ABS产品以同比增速135.79%的势头(对比2016年上半年)居于第六位,已有冲击主流产品之势。一起来看看供应链金融保理ABS的发展演进史。
 
       2012年-2013年——黎明之前,摸索前进。2012年之前,由于商业银行的授信限制,保理企业获取商业贷款路径艰难,而从私募基金和P2P 渠道融资,资金成本高昂且资金安全难以保证,届时多数保理公司融资艰难,发展不前。2012年底,商务部正式批准商业保理试点,真正意义上的非银商业保理行业正式诞生,发展进入快车道,也弥补了银行保理在中小企业保理领域的空白。
 
       随着资产支持证券相关法律的逐步出台,ABS市场日趋成熟与健康,发行开始常规化。2012年5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政策与监管要求,保理融资债权可作为资产支持证券的基础资产,商业保理公司以融资债权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正式拉开帷幕。
 
       2014年至2016年——尝试拓展,渐入佳境。过去三年,企业ABS发展迅速,以消费金融,商业地产首当其冲,并迅速取代信贷ABS的地位。在大力扶持实体经济的今天,供应链金融ABS因其以实体企业为核心,嫁接金融机构,既可提高企业行业地位、降低产业链资金成本又可盘活金融机构存量资产,发展速度势如破竹。而产生于贸易,做活“应收融资”的保理业务也不再局限于原有领域,在整个供应链上进一步拓展。从同比增速和市场结构来看,保理ABS产品的正凭借实体经济的支撑在交易所ABS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017年至今——井喷式发展,冲击主流。保理业务在 2016 年超过了一万亿元,预计今年将会翻番,2023 年达到 2.4 万亿元的总量。在今年6月举行的底举行的2017年保理年会上,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也指出,未来5年很可能是保理行业的黄金期。

版权所有 利远投资管理(广西)有限公司丨桂ICP备2024043702号-1 桂ICP备2024043702号-2